在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关于为基层减负的
研讨发言
同志们:
深入推进形式主义整治、为基层减负,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行动,是转变工作作风、拉近干群关系的有力抓手。唯有彻底消除形式主义积弊,才能激励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敢于担当、勇于作为,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持久动力。下面,我谈几点体会,以供同志们参考。
一、坚定落实中央“基层减负”要求
(一)高度重视基层减负的重要战略意义。党中央始终将“基层减负”作为重中之重。2019年,中办发布《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2019年为“基层减负年”。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持续深化的政策措施。2020年,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今年7月再次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强化村级组织负担的精简与规范。让基层干部真正从繁琐的文书、无休的检查和冗长的材料中解脱出来,全身心投入工作。同时,信息化时代的加速到来,手机办公等成为一种趋势,带来新的工作方式的同时,也为基层增添了新的挑战。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创新方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速增效,减少无效事务,切实为基层减负。
(二)深入剖析基层减负面临的复杂局面。多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持续发力,形式主义整治成果显著。然而,部分地方和部门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不到位的现象。某些单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有抬头迹象,甚至在执行过程中“华而不实”,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却浮于表面。例如,有些检查事项看似繁琐,要求细致全面,但本质上是为了迎合上级检查;有些表彰活动初衷是鼓励,却无形中增加了基层负担;有些民生项目本应落到实处,却变成了一项项资料的堆积。这样的现象不仅制约了干部的积极性,也影响了干群关系。必须持续深化整治,精准发力,斩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链条,巩固减负成效。
(三)强化基层减负的紧迫性和战略必要性。减负行动,直接关乎落实。那些未能切实为基层减负的地区和部门,往往是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尽人意之处。只有减负,方能聚焦任务、精准施策。减负行动,也决定着智慧的凝聚。在面对新形势和新挑战时,仅凭少数领导干部的智慧难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唯有汇集基层干部的智慧,才能形成破解难题的“集体合力”。减负行动,更是干部激发干劲、推动发展的关键。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现实,各级干部必须勇于担当、敢于攻坚,不断突破,实现高质量发展,确保工作有力推进。
二、精准施策推进基层减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