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破除“怠政”顽疾,激发干部活力

提纲:
一、认清“怠政”现象的本质及危害
一是心态“佛系”,对工作无欲无求。
二是状态“躺平”,对工作敷衍塞责。
三是工作“摆烂”,对问题视而不见。
二、深入剖析“怠政”现象产生的原因
一是理想信念动摇。
二是制度不健全。
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
四是干部自身素质不高。
三、解决“怠政”问题的有效途径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二是完善干部管理制度。
三是健全激励机制。
四是提升干部自身素质。
四、以实际行动践行担当精神
一是勇于担当责任。
二是敢于直面问题。
三是善于创新创造。
四是勤于学习实践。

党课讲稿:破除“怠政”顽疾,激发干部活力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共同探讨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如何破除干部队伍中的“怠政”顽疾,激发广大干部的工作活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中,每一位干部都是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重要力量。然而,当前我们干部队伍中却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心态“佛系”、状态“躺平”、工作“摆烂”等现象,这些消极心态和行为不仅损害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更严重影响了党和人民事业的蓬勃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坚决予以整治。

一、认清“怠政”现象的本质及危害

“怠政”并非一个新词,它指的是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干部缺乏责任心、使命感和进取心,对待工作消极应付、敷衍了事。具体来说,“怠政”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心态“佛系”,对工作无欲无求。有的干部认为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缺乏对其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因此在工作中缺乏激情和动力,总是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得过且过。

二是状态“躺平”,对工作敷衍塞责。有的干部在工作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总是等待领导的指示和安排,不愿意主动思考、主动作为。对于领导布置的任务,也是能拖则拖、能推则推,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三是工作“摆烂”,对问题视而不见。有的干部在工作中遇到问题不是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而是选择逃避和推诿。他们害怕承担责任和后果,因此宁愿选择不作为或者乱作为,也不愿面对问题和挑战。

“怠政”现象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损害了干部队伍的整体形象和战斗力,更严重影响了党和人民事业的顺利发展。具体来说,它会导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干部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能力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如果干部在工作中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那么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必然会大打折扣。

二是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言人。如果干部在工作中表现出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那么党和政府的形象必然会受到损害。

三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干部的工作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果干部在工作中不负责任、敷衍了事,那么必然会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抱怨,进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深入剖析“怠政”现象产生的原因

“怠政”现象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来说,它主要

下载后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海量优质原创文档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跳跳龙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公文写作,分享经典材料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