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县警示教育暨清廉建设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

提纲:
一、秉持 “赶考” 之心,深刻认识清廉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建设清廉 **,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方针的政治任务。(二)建设清廉 **,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 
(三)建设清廉 **,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保持 “赶考” 清醒,认清清廉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是信念缺失、私欲膨胀。
二是明知故犯、心存侥幸。
三是贪污受贿、以权谋私。
四是贪图享乐、铺张浪费。
 五是作风漂浮、履责不力。
三、牢记 “赶考” 告诫,着力筑牢清正廉洁防线
第一,要常怀敬畏之心。
第二,要常存戒惧之念。
第三,常修为政之德。
四、发扬 “赶考” 精神,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清廉建设
第一,要毫不动摇地加强政治监督,以实际行动践行 “两个维护” 。
第二,要毫不手软地加强肃纪反腐,以一体推进 “三不” 实现标本兼治。
第三,要毫不松懈地加强专项整治,以拍蝇灭蚊巩固党心民心。
第四,要毫不含糊地加强权力制约,以机制改革提升监督效能。
 第五,要毫不吝惜地加强文化浸润,以清廉文化涵养清风正气。

在全县警示教育暨清廉建设工作推进会上

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好!在全县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以及大力推进清廉建设工作的重要时刻,我们相聚在此召开这次专题会议,共同上这堂廉政党课。其目的在于让大家深刻认识清廉建设的重要性,认清当前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从而进一步筑牢清正廉洁的防线,以“赶考” 精神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我县的清廉建设工作。

一、秉持“赶考” 之心,深刻认识清廉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

(一)建设清廉**,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方针的政治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 的使命担当祛疴治乱,开展了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 多管齐下,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建设清廉 **,正是我们在基层贯彻落实党中央这一重大方针的具体实践,是确保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必然要求。只有将清廉建设落到实处,我们才能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切实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政治责任。

(二)建设清廉**,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保证。 政治生态如同自然生态,稍不注意就容易受到污染,而一旦遭到破坏,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巨大代价。一个地方如果存在腐败现象滋生蔓延、作风问题突出等情况,必然会导致政治生态恶化,影响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阻碍各项事业的发展。建设清廉 **,就是要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设、思想教育、监督执纪等举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这样的环境下,党员干部能够秉持公正廉洁的作风,积极干事创业,形成良好的示范效应,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治保障。

(三)建设清廉**,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发展环境,而清廉是优化发展环境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如果我们的干部队伍廉洁奉公,能够为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服务,就能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来我县投资兴业,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相反,如果存在腐败行为,企业可能会面临各种不合理的要求和刁难,这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利益,也会让我县的投资环境声名狼藉,阻碍经济发展。同时,在民生领域,清廉建设能够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让广大群众真正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而凝聚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保持“赶考” 清醒,认清清廉建设所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尽管我们在清廉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着诸多严峻的形势与挑战,需要我们保持高度的清醒和警觉。

一是信念缺失、私欲膨胀。部分党员干部在长期的工作中,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思想要求,忽视了对党的理论的学习,导致理想信念动摇。他们不再将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而是将个人利益置于首位,追求物质享受,私欲不断膨胀。一旦有了这样的心态转变,就很容易在面对各种诱惑时丧失原则,走上违法违纪的道路。比如,有些干部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不惜利用手中的权力违规插手工程项目,收受贿赂,最终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二是明知故犯、心存侥幸。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明明知道某些行为是违反党纪国法的,但他们却心存侥幸,认为自己能够躲过监督和查处。他们低估了党和国家打击腐败的决心和能力,高估了自己的隐蔽手段。这种明知故犯的行为往往更加危险,因为他们在违法违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到东窗事发才追悔莫及。例如,有的干部在公务接待中违规超标准消费,虽然知道这是不允许的,但觉得偶尔为之不会被发现,结果却被审计或群众举报而受到处理。

三是贪污受贿、以权谋私。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是腐败行为的典型表现。一些干部利用自己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他们将公权力当作自己谋取私利的工具,全然不顾党纪国法的约束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这种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也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比如,在土地出让、行政审批等领域,曾出现过个别干部收受贿赂后,违规为开发商大开绿灯,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群众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

四是贪图享乐、铺张浪费。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部分党员干部滋生了贪图享乐的思想,忘记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们在公务活动中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甚至将公款用于个人的奢侈消费。这种行为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公共资源,也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与我们党倡导的勤俭节约的作风背道而驰。例如,有的单位在举办会议或活动时,过度追求高档场地、豪华餐饮,造成了不必要的开支浪费。

 五是作风漂浮、履责不力。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中作风漂浮,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他们对工作不认真负责,敷衍了事,遇到问题推诿扯皮,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种作风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也损害了党员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特别是在一些涉及民生的重要工作中,如果干部履责不力,就会导致群众的利

下载后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海量优质原创文档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跳跳龙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公文写作,分享经典材料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