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部门网络舆情工作应急预案

提纲: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三章 网络舆情监测
第四章 舆情研判评估
第五章 网络舆情应对

政府部门网络舆情工作应急预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称的网络舆情是指通过短视频、论坛、博客、直播、微博、微信、QQ群、新闻跟帖、转帖等互联网形式,反映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密切相关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以及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重大事件的言论和观点信息。 

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涉及我单位网络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处置的一切活动。 

第三条  工作原则

(一)准确把握、快速反应。网络舆情的监控和引导工作时效性很强,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后,必须确保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办理,在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信息,稳定公众情绪,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公众猜测和新闻媒体的不准确报道,主动掌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严防因贻误而被恶意炒作的事件发生。 

(二)严格制度、明确职责。要结合工作实际,根据办法规定和要求,及时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应对管理制度和预案,明确工作措施和职责分工,严明纪律,严格奖惩,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运转。

(三)加强引导、注重实效。要切实增强舆论安全意识,不断提高舆论引导工作水平,确保各类新闻、信息发布有利于工作大局,有利于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人心安定,有利于事件的妥善处置。 

(四)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我单位要密切配合宣传工作人员,要发挥职能作用,着重做好协调、指导工作,其他工作人员要各司其职,积极协助宣传员做好相关工作。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领导机构。成立部门网络舆情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成员。领导小组下设网络舆情管理员,负责日常工作。

第五条  工作职责。舆情监测、研判评估、应对管理由领导小组牵头;遇到突发事件时,短时间内联合各种力量,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化解舆论危机。

第六条 建立会议制度。会议由网络舆情管理员负责,根据工作需要,经报请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同意,召开工作调度会议,由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召集成员和涉及部门参会。主要职责如下: 

(一)根据舆情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启动应急预案,商定突发事件的处置; 

(二)审定舆情控制与信息发布方案; 

(三)对舆情突发事件和信息发布应急处置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会商,提出解决方案及处置措施; 

(四)依纪依法对当事人、责任人、责任单位提出处理和责任追究意见建议,并按有关程序交相关部门处理; 

(五)落实主要领导的工作部署;

(六)落实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 网络舆情监测

第七条 建立网络舆情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网络舆情日常监测制度,明确舆情监控内容,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监测分析,形成舆情预警信息。对敏感事件要及时将监测情况报告工作领导小组,并密切关注当事人动态,做到网络舆情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重要情况及时上报。 

第八条 建立网络舆情报告制度。实行舆情即时报告制度,网络舆情管理员要认真整理各类舆情信息,发现不良信息要及时备份,并第一时间电话报告,在30分钟内形成书面报告,详细、准确记录舆情上网时间、主要内容、浏览和跟帖人数、点击率等各项内容。

第九条 舆情监控筛选制度。网络舆情管理员每天对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筛选,全面及时准确掌握舆情发展走向、舆论热点、群众关注焦点、舆情级别和程度等内容,并报领导小组参阅后速报。 

第十条 舆情报送要坚持“精、快、准”的原则,对报送工作中出现的拖沓、失真、泄密导致信息报送失误的,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十一条 重点舆情跟踪。针对敏感舆情和重大、突发舆情,采取24小时持续跟踪的方式,并随时汇报舆情的新动向。

第四章 舆情研判评估

第十三条 建立网络舆情研判评估制度。网络舆情研判评估要结合工作实际,不断健全完善网络舆情研判具体工作和措施,通过制度保障网络舆情研判的科学有效,确保能根据舆情反映问

下载后支持完整阅读内容或进行编辑海量优质原创文档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跳跳龙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公文写作,分享经典材料

确认删除?